作者:佚名 来源于: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
兹选其中两开有系年者,约略论之。其一是第二页《牧牛图》,他以老师曾熙笔法题曰:甲戍(1934)长夏,倣雪个画册,于故都颐和园之听鹂馆。下钤白文印:大千;又有仿八大名款:八大山人,作“哭之笑之”状,下钤朱文印:阿爰。图中的人物与牛只,则微露金农风格。
其二是第六页《倚琴图》,以自家笔法题曰:甲戌夏八月,摹并题,蜀人张大千,下钤朱文印:大风堂;又有仿八大款识:坐到三更尚未归 何园,下钤朱文印:阿爰。此图结构与人物,则有徐渭风致。
时年三十六岁的大千,在海内外举办画展多次,已是全国知名画家。前一年,他应徐悲鸿之邀,出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。然不久他便移居北平颐和园昆明湖畔,专心作画。可见他心无旁骛,专注艺术,力求突破前人的志趣。
大千虽在题跋中对八大水墨画法,致意再三, 推崇备至,但在自觉不自觉中,他将天地水云都敷上了清鲜彩色,此事证明他有意在水墨与墨彩中,探索出一条绘画新路。他不断努力作画售画,并以所得,重金购藏古画,超越文字艺术史料的局限,直接与古代大师的真迹杰作“对话”,展示了他以艺术实物学习并改写艺术史的雄心。
“后现代式”“血战”
七年后,也就是1941年三月,四十三岁的张大千携眷向敦煌出发,寻找水墨、墨彩与彩墨(浓彩墨底)三者重新融合之道。在艰困的沙漠环境里,他一待就是两年半,完成两百余件彩墨临摹仿作,将晋唐六百年的彩墨与宋元明清一千年的墨彩,重新结合,震惊艺坛,至今未衰。这时回顾,可知《仿八大山水人物册》实肇其墨彩结合的绘画开端。
二十年后,六十三岁的张大千,在偶然间,利用他泼墨荷花所裁下来的残余剩墨纸片,随机涂改成《瀑布》《罗浮飞云顶晓日》两件山水小品,开启了他日后全新的泼墨泼彩画法。此后二十多年,他把泼墨泼彩之法,发挥到极致,以一人之力,锻接了隋唐以前与宋元以来的中国绘画史,同时也展望了墨彩画的未来大道。
张大千的“泼墨泼彩”的艺术史意义有三:其一是让隋唐农业社会装饰性的华贵重彩系统,重新加入现代墨彩画,成为反映二十世纪工业社会对新鲜亮丽色感的需求。
其二是他以重彩刻画外在形式来表现“气韵生动”的谢赫美学典范,以商业设计的新面目,回到墨彩画中。让属于壁画、幡画等一路的民间艺术,在墨彩画中获得新生。
其三是他以“半自动半被动”的流动泼墨,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人及中国知识分子及画家,于半自动半被动的情况下,在政经动荡的中国及全世界,飘零流寓的情境。寓意田园文人山水,在此大漂流大移动的水墨彩色狂潮下,只剩下少许岌岌可危的亭台、房舍、树木,随时有被汹涌的泼墨重彩吞没的可能。
无可讳言,张大千的泼墨泼彩,是“误读”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表象之后的个人回应。但在泼墨泼彩后,为了安抚旧有藏家对他新画法的信心,他不得不于墨、色空隙间,补上——也可以说是“拼贴”上传统的小桥、流水、人家、树木,以显示他四十多年的精深笔法功力。这种将“半自动泼洒”与“芥子园画传”两种不兼容画法“拼贴合一”的创作,毋宁是一种“后现代式”的妥协。
在确定自家变法能在画坛稳固立足后,张大千便开始选择恰当时机,以纯粹泼墨泼彩方式,持续其艺术追求,让内容与形式合而为一,回到高潮式现代主义范畴,画出了《瑞士雪山》及《幽谷图》(与郭熙《幽谷图》对话)那样既抽象又写意的稀世杰作。然在此同时,他并没有完全放弃“后现代式”的妥协画法,而且精益求精,画出有少许点景人物、房舍的杰作如《桃源图》与《云山古寺》图,完成了他毕生不断追求的与古人对话的艺术志业。
2/2 首页 上一页 1 2
下一篇: 窘困的莫奈如何画出先锋性的塞纳河畔的本尼科特|莫奈|画家
【相关文章】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