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佚名 来源于: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
西汉早期之后,出现一种面部带自然龟裂纹,底部孔洞凹坑遍布,重量相对均匀的实心金饼,并成为当时主要流通的金饼类型。该类金饼与早期基本没有龟裂纹的A型实心金饼和B型中空金饼都明显不同,本文定为C型金饼。根据C型金饼的重量不同,分为两个亚型,即一斤重的Ca型和一两重的Cb型。
1961年,山西太原东太堡出土金饼5枚,直径分别为5、5.5、6.3、6.3、6.4厘米,重量依次为5两、5两、4.3两、4.9两、4.9两,发掘报告中金饼重量单位太过粗疏,且没有一一对应的金饼照片或拓片。山西省钱币学会曾将这5枚金饼的彩图披露,有两枚带“V”型戳记(图一六),这两枚连同另一枚直径相似的,正面都密布龟裂纹,属于汉代主流形制的金饼,定为Ca型;另两枚直径5厘米(图一七)和5.5厘米(图一八)的金饼,正面基本没有龟裂纹,其特征与广西贵县罗泊湾二号汉墓金饼相同,与战国Ab型凹面金饼类似。鉴于太原东太堡墓葬同时出土42斤四铢半两钱,其墓葬下限应该在汉武帝元狩五年(前118年)发行五铢钱之前,即汉武帝初年,该墓出土金饼大致是在汉武帝初年及稍前的文、景时期铸行的。太原东太堡金饼出土的意义在于证明了:“文景之治”时期及汉武帝初年,汉代主流形制的打印“V”型戳记的金饼就已经铸行;同坑出土的5枚金饼,分属两种类型的铸造工艺和形制,说明该时期是两种金饼流通的并行期和过渡期。这对研究西汉金饼的分期提供了有力的节点支撑。
图一六 山西太原东太堡出土凹面金饼 图一七 山西太原东太堡出土凹面金饼 图一八 山西太原东太堡出土凹面金饼Ca型,是面部带自然龟裂纹、底部孔洞凹坑遍布、重量相对均匀、重一斤的实心金饼。该型金饼系西汉主流形制的金饼货币,以谭家乡金饼和海昏侯墓金饼为典型代表。
1999年,西安市未央区谭家乡出土219枚金饼(图一九),形制基本统一,仅大小、厚薄和重量略有差异。外观为圆饼形,直径5.67-6.60厘米,平均直径6.30厘米。背面凸起,正面凹陷,垂直高度0.82-1.64厘米,平均高度1.19厘米。边轮卷唇,圆润,轮郭清晰。个体称量多在247克左右,全部金饼总重量为54116.1克,平均重量约247.11克。
图一九 西安未央区谭家乡出土凹面金饼根据发掘整理报告,谭家乡金饼各部分的形制特征为:正面,“表面光洁,金黄,中心稍薄,向心范围内有不同程度凹陷;均有冰裂现象,冰裂或呈现为曲线纹路、纹样,或有刻铭和刻划文字、符号等。”底部,“表面粗糙,总体或局部隆起,周边呈现盘旋状或散乱状浇铸波纹、瘤状凸斑;普遍有空洞、坑洼现象”。边轮,“普遍为卷唇式样”。戳记,“较为普遍,总计占到182枚。戳记有近似‘V’(图二〇)、‘U’、‘T’、‘S’形等四种,前者占到戳记总数的97%以上”。
图二〇 西安未央区谭家乡出土的部分凹面金饼概括一下,谭家乡金饼,属Ca型金饼,其类型学特征为:大小形制较为均匀,圆形相对标准,平均直径6.3厘米,平均厚度1.2厘米,平均重量247克;正面凹陷,普遍密布龟裂纹;边轮变成了相对均匀的唇边,底部唇边有一定宽度,较为平展,沿着外缘有不规则平行的水波纹,唇边之内的金饼底部则丘山隆起又沟壑纵横;金饼表面普遍打印戳记,尤其以打印“V”形戳印为标准性特点。该戳印是“检验黄金成色和重量的勾对符号”,更说明了Ca型金饼货币铸造流通的标准化达到了新高度。金饼正面密布的龟裂纹,其实是铸造过程中黄金熔液剧烈冷却形成的缩裂缺陷。这种缩裂现象一般出现在迅速吸热的金属模范中,根据对中国古代银锭货币铸造的研究,可以推测西汉主流金饼的铸造很可能采用了厚体的铁质模范。笔者同意考古报告对谭家乡金饼年代的论定:“应可定性为西汉遗物,其铸造年代的上限可早至文、景时期,埋藏下限可能迟到新莽末年前后。”
5/9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
上一篇: 周文王第九子康叔的盤子|周文王|康叔
下一篇: 探访粤博水下文物修复 巧手复原百年沉船|文物|沉船
【相关文章】
版权声明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,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转载本站内容,请注明转载网址、作者和出处,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。